无人机在稻田的应用(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无人机应用方向)

测评百科 bcvbfgjt165798 2024-04-27 18:24 2 0

一、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实现“智慧种田”。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1

“无人水稻农场”是指水稻耕、种、管、收

整个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无人操作智能化设备

进行管理的现代化农场

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的智慧农业园区,是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下简称“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在佛山建设的国内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应用示范项目。

近年来,高明区正加快打造“万亩稻田”项目,引进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而这与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吉田村智慧农业园区,百亩稻田绿油油。洪海摄

播种不弯腰、插秧不下田、田间灌溉自动化管理……在吉田村,一系列由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逐步派上用场。

无需人工耕种,更无需人工驾驶,今年3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将无人智慧农机设备引入吉田村,顺利完成了农田旋耕、激光平地以及30亩早稻的播种作业,播种速度达到每小时25亩。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无人耕种农机,可以高效完成水稻的旋耕、激光平地、播种、管理及收割作业,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公斤/亩。吉田村的农民在阴凉处动动“指尖”,就可以完成收割、脱粒、禾草粉碎、颗粒入仓,每亩收割只需耗时8分钟。

利用云计算、数据控制等技术的吉田村智慧农业园区正在高明描绘一幅新的农业耕作图景。新一代农民正用智慧科技推动着高明农业的大发展。2022年,高明区将在吉田村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再发展1000亩无人耕种的稻田,让更多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2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二季

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佛山12月20日消息 11月底,当北方已是寒风料峭冬意浓,珠三角的田间却是另一派景象:稻穗将大地染成金黄,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收画卷。

对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来说,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无人农场”今年迎来了大丰收,这也是我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

从经济薄弱村到走向“智慧农业”,吉田村的这块无人农场不仅凝结着钟志强的心路历程,更承载着他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基层的村官,要在坚守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带领乡亲们致富。我理解的‘新农人’,就是要以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我们的农业。”

△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央广网记者官文清摄)

人到中年再出发

当过十年兵,在企业摸爬滚打了七八年,钟志强怎么也没想到,步入中年自己会回到家乡,和土地“打交道”。

2014年,他在广东一家企业工作,月薪近6000元。本以为能平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直到吉田村的村级组织找到他,希望能参与家乡的建设。

“回到家乡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尽管犹豫了很久,但军人的特质还是让他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军人,这种时候还是要放下眼前的利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海南当兵十年,当地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给钟志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高明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海南比较类似,可以围绕水稻、粉葛这些农产品来发展产业。”

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但摆在钟志强面前的却是一块块破碎的土地。“有侵占耕地的情况,也有机动田到期没有交出来的问题……”

2017年,钟志强当选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即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计村集体土地和私人土地。仅三个月时间,便将所有的集体土地收回。

“总面积是500多亩,我们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就增加了80万元!”

就这样,钟志强为吉田村的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几年前的吉田村(央广网发黎培生摄)

土地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经济。2018年吉田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为19.6万元,在2019年被广东省定为经济薄弱村。

恰好在那一年,高明区启动农村拆旧复垦工作。钟志强紧抓政策红利,在吉田村率先实施拆旧复垦改革,将93亩土地纳入了拆旧复垦范围内。“这些地块拆旧复垦,我们到手是36万元/亩,除了保留部分资金来做基础设施外,每个村民分红领到1.6万元。”

拆旧复垦工作的落实,让吉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0万元,四年实现翻四番。

钟志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还欠了2300元,连电费都交不出来!”

饮下“头啖汤”

“六山一水三分地”,独特的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吉田村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让这里成了一条“空心村”。

“造成了很多田地丢荒。”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钟志强很是痛心,也促使他坚定地发展高科技农业,解决低效耕种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走深一步、眼光要放长一点,把传统农业慢慢转化为高科技的智慧农业。”这是钟志强常念叨的一句话。

然而,有了钱,有了地,怎么去发展现代农业?怎么去招商引资?钟志强还是一头雾水。

自己不会,就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在四川和浙江学习考察回来后,钟志强就下决心,参照两地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来发展吉田村的产业。

恰逢此时,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开始在佛山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链,开展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这与钟志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2020年12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民委员会,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有“无人水稻农场”、智慧化建设园区以及趣味采摘区等项目。2021年3月,无人水稻农场正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400多万。

起初,钟志强还是有些担心,三天两头往农场跑:“以前我们都是插秧或者抛秧,无人机旱地直播水稻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功?稻谷能不能长出来?”

很快,他的疑虑便被打消了。

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同时,园区内的中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土壤各种指标,实现“智慧种田”。

“这些设备,包括旋耕机、收割机、运粮车,还有水果采摘机器,都是没有人开的。”这让钟志强十分兴奋,“人力成本大大减少!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斤每亩!”

△无人变量施肥机正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记者官文清摄)

逐步实现的“地图”

2021年9月,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11月,该项目工程验收顺利通过……接二连三的好消息,更加坚定了钟志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前几天江西打电话来说,也想租我们机器过去收割稻谷。”

看到无人设备这么“火”,当地村委商量打算成立一个“农机滴滴”服务队。“村民在网站上预约农机服务,我们把无人化设备拿到他的田头上服务。”

△钟志强在吉田村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介绍情况(央广网记者官文清摄)

在钟志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吉田村的地图,这也是他的“现代农业地图”。

“这里是无人水稻农场、这里是禅农文旅小镇、这里是千亩山地绿化项目……”说起吉田村的现代农业规划布局,钟志强如数家珍。

今年1月,吉田村引入禅农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花海民宿、文旅产业古村景观旅游,计划投资2200万元,将于2022年建设完工。

与此同时,钟志强还带领村党总支部推动了无公害豆芽生产基地、千亩山地绿化树项目、苗菜基地建设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

“年轻人也愿意回流到村里,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或者做文旅产业。”说起这些,钟志强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意,“我们马上要举办第一期的农机培训,让年轻人才学习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

对钟志强而言,心中的“现代农业地图”还在不断完善中。“按照我们的‘十四五’规划,还要继续引进高科技的农业产业进来,让我们这1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

无人水稻农场是什么3

“这是我们‘5G+无人农场’的智慧大脑,田间的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大屏看到,一目了然。”12月9日,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内,正余镇水利站副站长张尧站在几块电子屏幕前,远程掌握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去年底,正余镇融合5G元素打造的全省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正余镇新岸村1000亩稻麦轮作基地和正基村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集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多个探头,采集并分析虫情及气象数据、土壤墒情、种植作物生长等信息,实时传输视频、图片、文字,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管理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决策、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

谈及未来5年目标,张尧充满期待。“我们计划进一步提升无人农机等智能设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争取早日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远程管理。”张尧透露,2022年将对示范基地内100亩农田进行全部无人化水稻种植试点。

示范基地旁的机库在平整宽阔的农田里显得格外醒目,白色的仓体透着科技感,里面陈列着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收割机等农业生产全环节所需设备。“传统农机对作业人员不太‘友好’,例如传统收割机,噪音大、扬尘多,没一会儿便满身灰,一天下来作业强度很大。无人收割机就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像家用扫地机器人一样,一键启动后就可按照提前规划好的作业路径在田间自动收割,结束后能自动返回。”张尧介绍,这些装备还有很多“隐藏”功能,在“无人拖拉机”主设备后面装上犁,就能翻耕,还可以换上搂草装置、夹包装置、启垄装置等拖挂农具。

“‘5G+无人农场’最大的意义便是将人从地里解放出来,实现农业从‘汗水型’产业到‘智慧型’产业的转变。”张尧说。记者了解到,新岸村一块300亩示范基地内仅需配备3-4名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云端操作,平时只需偶尔下田检查、维护设备,就能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自动作业。

“无人农场”的效益如何?张尧告诉记者,以水稻播种为例,与人工驾驶作业相比,无人插秧机直线行驶横向、对行误差小,行距更均匀,作物间通风透气性佳,更有利于秧苗生长,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减少肥料用量,同时这种精准度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且不受天气影响,农机利用率也大大提高,节本增收效益明显。“新岸村1000亩的稻麦轮作基地,今年亩产量能达到1300多斤。”

“将来,种地的人将不再是扛着锄头下地,不再靠天靠经验吃饭。”展望未来,张尧深感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余镇共有各式农机保有量162台,目前18台农机已在“无人农场”平台完成注册,实现农场经营主体自主发单,平台派单、农机户自主接单模式。“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一平台推广到全镇15个新型合作农场,做到乡村振兴科技先行。”张尧对“5G+无人农场”的未来信心满满。

二、农业植保无人机政府有没有补贴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是江西的补贴政策:

记者3日获悉,根据《江西省2016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方案》,我省首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即对新型经营主体购无人植保机、18马力及以上自走式(四轮)喷杆式喷雾机等两类植保机械进行补贴。

各地稻田频现无人机施药

稻田上空飞翔着一架长约1米、高约60厘米的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2个360°旋转式喷头喷出5米宽的细密药雾,像一只灵巧的燕子,将药剂洒向稻田。不到10分钟,两亩稻田喷洒完毕。这是上饶市余干县一家大型农场现场演示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中的运用。这些飞机的载重量为5公斤,飞行速度可达10米/秒。它们是利用电池驱动,每次飞行10分钟到半小时。低飞时与禾苗的最近距离只有20厘米,可精确地将药剂喷洒到禾苗根部或腰秆上。

记者了解到,余干、都昌、鄱阳、安义、新干等全省各地频现“无人机施药”场景。尤其是去年5月,我省成新农场上空出现20多架喷洒“药雨”的无人机,这是我省迄今为止第一次大规模的植保作业。

一架植保无人机可抵15~20个劳动力

“虽然无人机体型娇小,但植保效果却一点‘不打折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存在有效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施药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而一台无人植保机一天能施药300~400亩,在相同的时间内作业,一架飞机可抵15~20个劳动力,避免了农民中毒中暑的危险。

此外,由于使用超低容量施药技术,每亩仅需施药1L左右,需水量少,节省药液90%以上。同时,利用飞机多旋翼的气流将药液直接压迫作用于作物叶片正反面以及茎基部,穿透力强,漂移少,提高农药利用率近3倍,防治效果更好,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江西省植保局局长钟玲表示,江西今年在早稻病虫害偏重发生、需防面积比常年增加50%以上的严峻形势下,全省农药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这其中就有无人植保机的功劳。

江西首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

我省大力扶持机器换人,已经将购置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

根据《江西省2016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方案》文件,把购置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具体补贴内容:对新型经营主体购无人植保机、18马力及以上自走式(四轮)喷杆式喷雾机等两类植保机械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按所购买设备资金的50%予以补助,不论购买机型和台数的多少,单个经营主体本项目最高补贴不超过20万元。购买的设备中,凡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先落实购机补购再申报本项目补贴,但本项目补贴和购机补贴总额不超过所购买设备总资金的50%。

我省植保机械化率低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江西田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保有数量迅速上升,分别达到305台、523架,且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国内一家知名证券机构近日发布一份分析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是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市场需求将达到600亿元,理由是日本是无人机飞防最成熟的国家,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有3000多架,中国的水稻面积是日本的28倍。

据介绍,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确实有50%的农田实行小型飞机洒药,而美国是农业航空应用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已形成较完善的农业航空产业体系。与此对比,植保无人机在江西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我省植保机械化率不到10%,还存在大量的空间。

植保无人机“江西起飞”有产业优势

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西一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一款多旋翼植保无人机,10月4日在新余市姚圩万亩蜜橘基地试飞成功。

其实早在2014年,南昌就研发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该产品实现了飞行器、药剂、喷雾系统的有机结合,这在全国农业系统的水稻施药过程中是首次采用。

江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业内人士认为,植保无人机“江西起飞”有产业优势,除有在建的南昌高新区航空产业城,还有强大的技术研发机构可以极大地带动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发展,为江西省推进农用无人机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为航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无人机应用方向***怎么样

无人机正在为农业提供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渐进地帮助农民改变传统农业事必躬亲,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性广,遥感操纵,空中作业,不受地形环境约束。提高作业安全性,作业人员远离施药区域,不受农药危害,防止效果好,面临突发虫害有很强突击能力。无人机将会是由繁重的体力劳动、高成本、低效益向解放生产力、低成本、高效益转变的重要手段,无人机技术的深入和使用,将使现有的农田耕作变得更高效、更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关键词:无人机(UAV);无人固定翼机;嵌入式系统技术;植保无人机

1、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无人机是一种机上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其具有动力装置和导航模块,在一定范围内靠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计算机预编程序自主控制飞行。起飞时不需要跑道,其独特的飞行能力是其它一些飞行器不具备的。目前,美国已开展了无人机(UAV)的航空喷洒方面的研究,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起将遥控直升机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从而实现合理施肥和农作物品质管理,还可判断作物(主要是水稻)的生长状态。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率先推出世界第一架无人机,主要用于撒布农药。据2006年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日本水稻种植面积近1 692khm2,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常规的地面装备难以适应,而无人机因其尺寸小、操控灵活、喷洒效果好等优点,在日本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通用轻型无人机主要有蜜蜂16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 Z- 3无人直升机, WD100型无人直升机和天鹰- 3等。 2、无人机在我国农业上应用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随着粮食产量“十连增”,农业生产进入到新的阶段,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对各种灾情具有预判能力等问题相对突出。而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的技术革命,还将实施更先进的数字农业。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依然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内容,是保证农业高产、高质,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丘陵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61%,但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区,在丘陵山区采用普通的地面装备难度较大。水稻生产在我国处于战略地位,据资料显示,我国历年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面积约占35%。由于稻田不同于旱地的特殊条件,使得地面装备行走困难。此外,湿地、滩涂、林地等特殊地形也不适合地面装备作业。因此,我国要想在这些丘陵山区仅靠地面喷洒装备实现植保机械化很困难。必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